赛龙舟的来历

口口导航网 文章阅读 302 0
端午节的由来和习俗都在这里,可以当故事讲给孩子听


韩国当年申遗成功的项目叫“江陵端午祭”,听起来跟中国的端午节非常相似,其实不然。韩国的“江陵端午祭”实际上是由舞蹈、萨满祭祀、民间艺术展示等内容构成。这与中国人吃皮咸蛋粽子、划龙舟、纪念屈原是两回事。

(图片来自网络)

韩国在端午祭申遗中的第一句话就写着:“端午节原本是中国的节日,传到韩国已经有1500多年了”。可见其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敬意,并非来“偷”,来“抢”。但在韩国,这种古老端午传统,被保留得比国内更为原始,非常接近千年之前原始的端午习俗。

端午节最早起源于中国,最初为古代百越地区(长江中下游及以南一带)崇拜龙图腾的部族举行图腾祭祀的节日。后又有纪念屈原说、伍子胥、曹娥等说法。其中,以纪念屈原说影响最为广泛。

据史料记载,公元前278年农历五月初五,楚国大夫、爱国诗人屈原听到秦军攻破楚国都城的消息后,悲愤交加,心如刀割,毅然写下绝笔作《怀沙》,后抱石投入汨罗江,以身殉国。沿江百姓纷纷引舟竞渡前去打捞,沿水招魂。由于洞庭湖区养鸭多,人们就将鸭蛋、粽子投入江中,以免鱼虾蚕食他的身体,这就是端午屈原说的由来,这也是湖北湖南至今端午节以消费皮蛋、盐蛋为多的原因。

端午节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积淀了深厚的文化底蕴。2005年,湖北神丹健康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长刘华桥以政协委员的身份,第一个以提案的形式建议将端午节列为国家法定公休假日。

2009年9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审议并批准中国端午节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成为中国首个入选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节日。我国申报的遗产名称为“中国端午节”,由湖北秭归县的“屈原故里端午习俗”、黄石市的“西塞神舟会”及湖南汨罗市的“汨罗江畔端午习俗”、江苏苏州市的“苏州端午习俗”四部分内容组成。

端午节还有的习俗呢?

端午吃皮咸蛋

传说“五毒怪”(蛇、蜈蚣、蜘蛛、壁虎和蝎子)在端午时节危害人间,人们要吃“五黄”避“五毒”,而常见的“五黄”指黄鳝、黄鱼、黄瓜、咸鸭蛋黄及雄黄酒。

据《通城县志》(清同治六年版)记载:“五月五日亲故以角黍、腌蛋相馈遗。”《善化县志》(清嘉庆二十三年版)载:“五月五日往来馈角黍、盐蛋等件。”由于各地风俗的不同,端午节人们吃的蛋品也略有不同,有咸蛋、蒜蛋、皮蛋等等。湖南、湖北、四川等地端午节吃皮咸蛋的量远远大于吃粽子的量。

端午节这天,女婿们都要孝敬岳母,俗称“送端阳”,因此端午节也被称为“岳母节”。准女婿在当天要给岳母送上一份圆圆的蛋品,表示“希望能够成为大家庭的一员(圆)”。

赛龙舟的来历-第1张图片


端午赛龙舟

赛龙舟是端午节的一项重要而古老的传统民俗活动。龙船一般是在狭长、细窄的木舟上刻上鳞甲,船头装饰成龙头,船尾装饰成龙尾。龙舟上还有锣鼓、旗帜等道具。不少地方划龙舟时,船员们会高唱龙船调,词曲根据当地民歌号子融汇而成,歌声雄浑壮美,扣人心弦。

端午挂艾草、饮蒲酒

民间普遍认为艾草、菖蒲可以退蛇虫、灭病菌、驱毒避邪,端午节通常将艾、榕、菖蒲用红纸绑成一束,然后插或悬在门上。我国现存的第一部方书《五十二病方》中就记载了艾叶的两种治病方法,即灸法和熏法。至今,一些地方民间仍流传着这样一句谚语:“家有三年艾,郎中不用来。”《荆楚岁时记》载:“以菖蒲或镂或屑,以冷酒。”蒲酒味芳香,有爽口之感,后来又在酒中加入雄黄、朱砂等。

在你的家乡,端午节都有哪些风俗习惯呢?欢迎到评论区留言。

赛龙舟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刘智峰摄(人民视觉)

日前,2021第三届东营(龙居)黄河口龙舟赛暨龙文化旅游节在位于黄河尾闾的山东省东营市龙居镇举行。活动期间举办了龙舟赛、舞龙大赛和舞狮、斗虎、短穗花鼓等民俗文化展演以及旅游商品展、特色美食展和儿童嘉年华等活动。龙栖湿地公园是国家4A级旅游景区龙居黄河森林旅游度假区核心景区,总面积2600亩,是一处以龙文化为主题,集休闲旅游、湿地科普、拓展体验、文化寻古为一体的综合性旅游景区。

图为在龙居镇龙栖湿地公园里举办的龙舟赛。

吃粽子,划龙舟,一般人未必知道它们的真实来历

端午节还有三个星期,市场中的粽叶渐渐出现了,再过两个星期大约便会畅销一空。

端午节吃粽子、划龙舟的习俗流传太久,久到我们渐渐忽略了粽子的来历、龙舟因何而来,两千多年前的过往,或许仅仅只记得屈原而已。

先说说粽子:

粽子是中国历史上流传最古老的传统食品之一,最早用作祭祀祖先神灵的贡品,当初纪念屈原投入汨罗江的食物尚且不能称之为“粽子”,直到晋代才成为端午节食品。

关于粽子的文字记载,最早追溯到汉代许慎的《说文解字》,指的是用芦叶裹米的食品。直到东汉末年,广东出现用草木灰水浸泡黍米包成四角,称为“碱水粽”。

西晋时,粽子正式成为端午节的食物。因个人喜好会添加不同的原料,除了主材料糯米以外,可添加中药材、板栗、香菇、花生米或干贝、虾米等海鲜。

亲朋好友互通往来,亦以粽子作为节礼。唐代的粽子甚至流传到了日本;宋代粽子里开始加入蜜饯;元明清的时候不仅是粽叶材料发生了改变,粽子材料更是五花八门。

因各地口味的偏好,而形成不同的地方特色,还有诸如“笔粽(必中)”之类的寄托着家长望子成龙的心愿。

再说说划龙舟:

也称扒龙舟,是端午节的主要习俗之一。

然而最早并非端午节的专属,而是春秋之前吴越地区在五月初五举行的部落图腾祭祀习俗,以龙舟竞渡的形式出现,祈求风调雨顺,避免旱涝之灾。

后来,楚国诗人屈原恰巧在这一日投汨罗江自尽,当地百姓划着龙舟赶去抢救却不见踪影。划龙舟因此也成为纪念屈原的习俗。

时至今日,划龙舟依旧盛行于江南水乡,每逢端午节,南方各地多有赛龙舟的风俗。

你知道这些关于端午节来历的传说吗?

粽子香,香厨房。

艾叶香,香满堂。

桃枝插在大门上。

出门一望麦儿黄。

这儿端阳,那儿端阳。

这是一首传唱很久的民谣,说的是人们迎接端午节的习俗。那你知道端午节的由来吗?

端午节由来的传说有很多,其中最出名的莫过于是纪念才华横溢、遗世独立的楚国大夫屈原了,最早出现于南朝时期梁国吴均的《续齐偕记》,说是屈原因为被奸人排斥、救国无望后愤而投江,汨罗江两岸百姓担心水中蛟龙伤其身体,故投掷米团于水中代为食之,久而久之形成了今天端午的习俗。

除此之外还有祭奠伍子胥、曹额的传说。将节日赋予文学色彩和教育示警意义一直是古人的传统。但翻阅历史就发现这些传说经不起推敲。史书对于端午节最早记载出现于东周时期,早于屈原英勇就义足足有400年,南北朝前100多年的历史文献中除了史记没有任何史书对屈大夫有一言片语……集体性选择失明?在此,胡适先生就曾经大胆推测提出:屈原是司马迁杜撰的,借其人,诉己事,以古喻今,依照自身的经历刻画出一个幻想中的悲情人物!

以谬传谬,为了突出节庆的教育示警意义,后入牵强附会的将端午节变成对某人的纪念。端午节纪念伍子胥、曹娥的传说亦是这个原因,不过换了祭奠主角和时间地点罢了。

好了,闲话少说,那客官要问了:这端午节的真正来历是什么呢?

首先进行说文解字,端也,初始新生之意;午,正午,晌午,子午,为时间方位词。至于有人把端午说成五月初五,那是节气后的补缀。

中国的节日,绝大部分都是古代老百姓与自然界斗争的缩影,大多起源于古老的驱邪避害仪式。例如过年就是用烟花爆竹驱离怪兽,端午节亦是如此,不过它有一个特指“初”,事实上就是针对特定年龄段人群的一种避邪驱害仪式!

午为阳,五月伊始,日照达到顶峰,雨水充沛,瘴气四起,虫蛇出没,河水污浊。在医疗药品极度匮乏的年代,瘟疫往往在这个时候出现,而人们也喜欢在这个时候下水,往往也最容易出现危险,古人就认为是某种神秘的力量所导致。因此,有先知找到了菖蒲艾叶,将其束于门梁,驱虫辟邪算是有了着落,但河边常常有人丧命又是何因?有大师接话了:这是得罪了河神,要想平安无事,需要童男童女来祭奠!这点在小学课文《西门豹治邺》中就有类似的体现。

用自己的孩子祭河神,大家伙当然不愿意,送些牲畜瓜果估计也很难过关,咋办?于是人们找来粽叶,和上白米,蒸成人形,再像包小孩一样进行包裹,投于水中,以保平安……久而久之,称为棕“子”!

青年力壮者自然不惧,泛舟水上,鼓罄击之,借此骇退水中妖魔……划龙舟的习俗也因此而来。

所以,今天北方还有五月恶童的传说,后来这种习俗传到日本,日本是岛国,少有瘴气,有的是台风海浪,慢慢的演变成了今天日本的儿童节。

我国的儿童节是根据1949年11月国际妇女儿童联合会的倡议而设定的,在此前很多年的时间里,端午节其实就是我们传统的儿童节。端午节的这种说法,你相信吗?

端午节的由来

一年一度的端午节就要到了,这一天人们都会干什么呢?这个节日又是怎么来呢?那接下来我就向大家介绍介绍端午节这一天我们会干什么,再谈谈这个节日的由来。

端午节这一天,我们会吃粽子,划龙舟,采艾叶等。但是为什么要吃粽子、划龙舟呢?这里面还真有一个故事,在战国时期,一共有六个国家,还经常打战,谁都想统治六个国家,特别是秦国,它的野心非常大,经常无缘无故就去侵略别的国家,其他的国家都会想出一个联合的办法,来抵抗秦国的侵略,其中有一个国家叫楚国,国王非常糊涂,还不喜欢别人对他提意见,可楚王身边却有一位伟大的诗人,名字叫作屈原,他不仅能写诗,还对祖国特别忠诚,经常指出楚王的错误,想让他变成一个爱国爱民的好君王,可楚王不听,还对屈原渐渐讨厌起来,后来听信了小人的谗言,把屈原流放到南方,在屈原得知楚国被秦国攻灭后,屈原觉得无颜面对父老乡亲,悲痛欲绝,在公元前278年的五月初五,屈原投汨罗江自尽了,百姓们纷纷乘着船到江上悼念他,为不不让江里的鱼虾吃掉他的尸体,也为了不让屈原的灵魂在江里饿着,每一年农历的五月初五人们都会往江里投粽子,这一天也会龙舟比赛。

这就是端午节的由来。

祭龙的端午节,为什么变成纪念屈原的了?

端午节的由来

端午节由来已久,在古代的上古时代就有了。那时的人民有崇拜图腾、祭祀图腾的习惯,古代的图腾有龙、蛇、麒麟、凤、狼等,但是一直流传至今并影响最广、最深的当属龙图腾。

龙画像

端午节又称端阳节、龙舟节、重午节,源自天象崇拜,由上古时代祭龙演变而来。仲夏端午,苍龙七宿飞升至正南中天,是龙飞天的吉相。民众在河、湖边举行重大的祭祀仪式,可不是现在简简单单的吃个粽子,丢个粽子入河、湖这么简单。

由当地民众中威望高的人士负责,摆好各种美食、向天祭祀,祈福辟邪。完毕以后民众把用心打造的龙舟划入河、湖中举行比。也代表了当时人民的信仰、历法,祈福等!所以早期端午节时跟屈原没有一点关系。那么为何后世一说起端午节就是说纪念屈原的。

端午祭龙


屈原

屈原战国时期楚国秭归人士,也就现在的湖北宜昌人。是楚国当时的诗人、政治家,也是楚王之子曲瑕后代。有良好的学识文化,志向高远,早年活跃于楚国的政治场。在亲君攻破楚国国都郢都以后,在湖南的汨罗江投江自尽结束了他的一生。这会的端午节还和屈原没有任何关系!

屈原

纪念屈原的由来原因

屈原作品大多和神话有密切关系。许多虚幻的内容就是承袭神话发展而来的。他的很多作品又是反映底层民众疾苦和人间黑暗的作品。这些东西深得民间群众之心。而古时的中国大多都信奉这种神话故事,神话图腾。而屈原又是因为爱国投江自尽的。这个也为以后端午节纪念屈原起到了一定的基础!屈原的爱国精神和感人诗辞,广泛深入人心,故人们“惜而哀之,世论其辞,以相传焉”。

粽子

屈原投江以后,当地百姓划船过来确没有捞到屈原的尸体,为了寄托哀思,人们荡舟江河之上,此后才逐渐发展成为龙舟竞赛。百姓们又怕江河里的鱼吃掉他的身体,就纷纷回家拿来米团投入江中,以免鱼虾糟蹋屈原的尸体,留下了吃粽子习俗,但是当时流传不广!当时的粽子就是祭祀的贡品之一!

赛龙舟

端午节的由来

汉朝经历四百余年历史,充满浪漫、激情,保持南楚故地乡土本色的楚文化,而被誉满天下的楚文化传人屈原,那会刚好符合当朝者的理念!自古中国就有纪念名人的习惯。又符合世人对这种爱国精神的肯定,因此纪念屈原之说,影响最广最深,占据主流地位。在民俗文化领域,中国民众把端午节的龙舟竞渡和吃粽子等,都与纪念屈原联系在一起来,慢慢流传至今。现在他即是一个可以教育孩子的好故事,也是人民寄托思念,阖家欢聚的好节日,所以也就没有什么人去反驳、质疑端午节就是为了纪念屈原的由来!

吃粽子扒龙舟,端午节的由来和习俗说法众多,它是龙的节日吗?

端午节是中国国家法定节假日之一,与春节、清明节、中秋节并称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被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中国先秦时期就已经成熟的天文历法中已有端午之名称,距今约6000年。端午节的起源说法众多,从端午节又称五五节、端阳节、龙舟节、重午节、龙节、正阳节、女儿节、天中节等众多别名可知,这些花样别称与端午节演变和节日泛化有着深刻的关联。



端午节的起源最常见的有祭龙、纪念诗人屈原、恶月恶日辟邪等说法,各种说法都貌似有根有据,各本其源。据专家考古考证和古籍记载,以及近代大量出土文物和考古研究证实,端午节的由来是源自天象崇拜,由上古时代祭龙演变而来的说法,更能取信人,把包好的粽子抛入江水与龙舟竞渡的习俗都是祭龙仪式的一部分。


端午节的由来:上古时代祭龙节日的演变


古代的百越民族是以龙为图腾的,为表示他们是"龙子"的身份,藉以巩固本身的被保护权。因此,端午节两个最主要的活动吃粽子和竞渡,都与龙相关。——闻一多.《端午考》


据黄石考证,自先秦至两汉,端午的日子每年变动,随干支纪日而定在五月的第一个午日,端午之名由此而生,即五月的第一个午日之谓;大约魏晋以后,由于用干支表示的节日不便记忆,形成代之以数字日期的趋势。于是,上巳定在三月三日,端午定在五月五日。



我国传说中伏羲、女娲、颛顼、禹、黄帝都是龙族的领袖,我们的祖先华夏族人认为龙是法力最大的神灵,先民们是以龙为部族标志的,至华夏族的后人,把这些著名的龙族先人视为龙的化身。直到今天我们也自称是“龙的传人”,世界各国也都以“龙”为中国的象征。


先秦时期古籍对一直繁衍生息在长江以南沿海一带的部族,常统称为"越",文献上称之为"百越"或“百粤”。百越先民常年近水生活,他们自认为自己是龙子,龙图腾是他们的信仰,以巩固被海龙王保护的权利。



从古至今,自然灾害带给人类的灾难都是巨大的,在天灾面前,人类依然很渺小。五月天气常伴有暴风雷雨,江河暴涨,还会有水旱灾害和瘟疫虫害的威胁。囿于科学知识的匮乏不能解释这种自然现象,先民们以为是海龙王的操纵,而天气是农作物的丰收与否的重要因素,于是自诩为龙子的百越先民便把风调雨顺的希冀寄托在龙爸身上,从此祭祀龙的仪式越来越隆重。


吴越先民在每年五月五日这天,要举行一次盛大的祭龙活动,将各种食物装在竹筒中,或裹在树叶里,往水里扔,献给神龙吃。还把乘坐的船,刻画成龙的形状,配合着岸上急促的鼓声,在水面上作各种游戏和竞赛划船,以提醒海龙王:多多照拂您的龙子们,并祈求一年风调雨顺和行舟安全。



百越先人端午节的文化创造,既是来源于生活,也闪烁着智慧的光芒。在数千年的历史更迭中,百越人已融合到汉族中,少部分百越人则演变为南方一些少数民族,吸收着各个民族的文化,并逐步被同化,以“龙”为代表的图腾祭祀活动逐渐在多个地区开展,后来演化成了全民族的图腾崇拜。


祭龙因地域、支系等原因,各地举行日期不尽相同。云南寨元江县甘庄坝坝老(曼老)寨至今还有祭龙的风俗。在每年的二月就要在牛日祭龙,要8、9岁的男娃们手捧一个瓢,内盛猪肉伴着烂饭,绕着龙树跑三圈,祭司召曼要给娃们泼清水,赶娃在田埂上快速奔跑。由于田埂上早就被抹了滑溜的泥糊,娃们一跑快就呲溜跌倒,围观的人和娃娃们都笑作一团。娃们跑完三圈就可以用手抓着猪肉烂饭吃,祭司召曼就用汉话高声说“龙上天咯”,边说边撒米花,民众们用帽子或衣兜抢接纷纷扬扬落下的米花。


贵州镇远县祭龙大典在青龙洞山门前准时举行。衣着盛装的护龙队伍抬着龙头,步入仪式现场,并将龙头庄严地放在祭龙台上。吉时一到,鞭炮锣鼓齐鸣,佛、道教人员依序起香、供灯。三拜龙头后,两教法师朗诵“龙王咒”,为龙头开光。祭祀人员上前敬龙头酒、拜龙头后,依次进行祈福和请龙吃水,由青龙洞道观道长大声诵念祭龙词,然后向龙头泼水,祈求镇远县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在《伏羲考》和《端午考》等有关神话学研究的重要论著中认为:龙是一种图腾,并且是只存在于图腾中,而不存在于生物界中的一种虚拟的生物,因为它是由许多不同的图腾糅合成的一种综合体。在生产力低下的古代农耕时期,先民们凿井而饮,耕田而食,风调雨顺便是幸福生活的保障,而对于一些超出自身能力的现状无力改变,但又不甘心,于是将改造大自然,阻止天然灾害等的想法,便寄托于一种意识期盼中,这就成为了先民对于龙及龙图腾崇拜成为古人的一个重要原因。



虽然龙只是先民的想象和精神信仰,但其包含着人类对大自然的敬畏、对生命的尊重,人与自然的关系,也是最早体悟到人性,舍弃弱肉强食的观念。同时,也反映了远古部族的融合,到了原始社会末期,由于各部落的兼并与融合,图腾也越来越趋于一致。“龙的传人”逐步在先民心中萌芽,龙的形象就是一种和合团结的象征,表现了中华民族远古的祖先的一种极其宝贵的和合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一个源头。如今,成为了所有中国人的价值认同。


习俗1:端午粽飘香

不效艾符趋习俗,但祈蒲酒话升平。——[唐]殷尧潘.《端午日》


《礼记·月令》说仲夏之月:“日长至,阴阳争,死生分。”各地端午节习俗虽然千差万别,但每到端午节,我们都会早早地准备好粽子,端午节吃粽子也成为中国人的传统习俗。



据西晋《风土记》、北宋《岁时杂记》等文献记载,早在春秋时期,用菰叶包黍米成牛角状的"角黍",用竹筒装米密封烤熟的"筒粽"就是如今粽子的雏形,到了晋代,粽子被正式定为端午节食品。自两晋南北朝起,食粽习俗已很盛行,粽子的品种甚多,有角粽、茭粽、锥粽、筒粽、九子粽、秤锤粽等。


从夏至这天开始,天地间阴阳发生转换,此后阴盛阳衰,对古人来说,这个时间点同“端五”一样重要,在百越先民祭龙活动中,粽子是祭龙典礼的主要祭品,先人将食物装在竹筒或裹在棕叶里,往水里扔,给龙吃,自己也吃。在魏晋南北朝时期,端午和夏至两大节日习俗合并,本为夏至节庆食物的粽子融入端午习俗中,早在人们食粽祭屈原之前,古人就在夏至、端午一边吃着粽子,一边缅怀祖先和祈祷神灵护佑。



现在老广还经常说:“未食五月粽,寒衣勿入龛(衣柜);食过五月粽,不够百日又翻风。”这除了反映祖先们的生活实践经验,也说明吃粽子是时序实实在在转入夏季的标志,在酷暑季节到来之际,品尝色香味俱佳的粽子,能起到清热降火、舒适胃肠的作用。


习俗2:龙舟竞渡

赛龙舟是汉族传统节日端午节的主要习俗,吴越之地在春秋之前有在农历五月初五以龙舟竞渡形式举行部落图腾祭祀的习俗。古文献中最早有龙舟记载的是公元前318年一 296年,相当于战国中期的《穆天子传》所记载时期。



《淮南子·齐俗训》中有"胡人便于马,越人便于舟"的记载。在南方水泽地区的人们作为生产工具和交通工具,在劳作之余的休闲时光里,会相约划船竞速。在魏晋南北朝时,人们集体把秽害之物集中起来,用船送走,有“一岁不送,必有疾殃”这一说法。


在反映中华龙舟文化的博大精深和沅陵龙船历史渊源的《沅陵千年龙船》一书里,科学、系统地论证了沅陵传统龙舟是起源于5000年前,这比纪念屈原的说法要早3000 多年。



据文献记载,南越族使用舟船普遍,往往在船的首尾画上龙、凫等动物形象作为本族的图腾或保护神。这和百越先人自称"龙子"和崇拜龙图腾的含义一样,都是为了求得海龙王和水神的保护。近代著名学者闻一多曾指出端午节应是越族人为祈求生命得到安全保障举行图腾祭的节日,而龙舟竞渡便是这种祭祀活动中的娱乐节目。


《汉书·地理志》里,中国百越地区分布的明文记载中广东省是中国百越诸部族的分布省份之一,也是中国百越地区的分布区之一。老广在端午节素来有“打午时水”和“浸龙舟水”的习俗,并一直传承至今。


端午当天中午11点到13点之间在井里打水,古人把打上来的午时水视为大吉水,重午日的午时,阳上加阳,所以“午时水”有“极阳水”之称;亦称龙目水、正阳水等。这一天的午时阳气最盛,端午日午时驱邪最佳,具有驱除邪气、净身除障的效果。而有些地方还有取午时水打铁的传统,利用午时水的至阳之气,可让各项铁具更坚固耐用。



因为龙舟寓意吉祥,龙舟滑过的水人们都认为是“大吉水”,按照传统说法浸龙舟水寓意吉祥如意、事事顺心。端午节期间下的雨水称为龙降水,每年“龙舟水”来时,人们就会带着家人到江边去洗龙舟水,古人认为“龙舟水”有强身健体的作用,可净身,洗去晦气,带来吉祥。


龙舟竞渡是民间过端午节的高潮,能让人狂热的竞技运动,流传千年至今,不只是一项民间运动,更是对中国传统文化、同舟共济,奋勇争先的中华民族精神的传承。



结语


早期的节日文化反映了古人自然崇拜、固本思源等人文精神,百越先人的祭龙活动的源起和发展,是一个逐步融合、完善、潜移默化、普及的发展过程,其中蕴含了礼乐文明、祇敬感德和南北风俗融合的文化内涵。



端午节只是我国众多传统节日文化中的一个缩影,它不仅是一份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其文化与习俗也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顺应自然,天人合一的自然观,表现传统伦理,增进社会团结和融合。如今的端午节还是一个全民参与的卫生与运动的节日,人们已日渐淡化其祭祀性,更注重竞技性和娱乐性,龙舟竞渡这种特色运动项目具备文化认同的坚实基础,若在我国历史传统、普及性的群众基础上再适当加强对抗性和观赏性,相信龙舟竞渡可以成为中国向世界展示文化自信的一项竞技运动。

赛龙舟的来历-第2张图片

期待!一年一度的苏州河龙舟赛又要来啦→

6月5日、6日,“兴业银行杯”2021年中国龙舟公开赛(上海•普陀站)暨第十八届上海苏州河城市龙舟邀请赛即将隆重举行。在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53支龙舟队将重回苏州河中远两湾城、梦清园水域,为市民送上龙舟竞渡的精彩对决,再现端午佳节的热闹景象。

本届龙舟赛由国家体育总局社会体育指导中心、中国龙舟协会、上海市体育局、上海市普陀区人民政府联合主办,上海市社会体育管理中心(上海市体育竞赛管理中心)、上海市龙舟协会、上海市普陀区体育局、东方体育日报社共同承办。

往届比赛

赛事上,共设中国龙舟公开赛甲A组22人龙舟500米、200米直道赛,甲B组12人龙舟200米直道赛,女子组12人龙舟500米、200米直道赛,以及上海苏州河城市龙舟邀请赛公开组、混合组12人龙舟200米直道赛等七大竞赛项目。今年,龙舟赛还首次设立了女子组别,6支女子龙舟队将参与中国龙舟公开赛。

本届龙舟赛将在有着“苏河之冠”美称,集生产、生活、生态于一身的世界级滨水区——苏河东段(从安远路至曹杨路)举行。此处由于河流形态恰似一顶皇冠,被市民亲切地称为“苏河之冠”,沿岸的长寿之湾、艺树水岸、梦清之境,也尽显海派文化和艺术气息。龙舟竞渡将再次完美演绎“景观体育”的灵动与魅力,展示普陀“创新发展活力区、美好生活品质区”建设成果。

龙舟赛的开幕仪式也颇具看点,除了水上飞人、南狮表演、红歌传唱、水袖鼓舞等精彩的暖场秀,还将进行精彩纷呈的龙舟拔河趣味表演赛。

往届比赛

观赛之余,市民还可以到梦清园环保主题公园内参与游园活动。与往年相比,今年的游园活动在内容上有了不少升级,不仅有海派传统民俗、龙舟龙船及奥运主题游戏互动等现场体验,还有建党百年展、普陀经济文化成果展示和普陀青少年体育展示,一定能为市民带来更为丰富的游园体验。

此外,“城市数字化转型”理念将融入本届龙舟赛。专业的直播制作团队将为市民带来全媒体、多平台的全程直播互动,通过数字化的应用场景满足更多观众的观赛需求。

在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赛事组委会采取了更为严密的防疫保障措施。完善了疫情防控方案及应急预案,在比赛现场多点位布置防疫设施,夯实防疫细节。

针对龙舟赛这一在特定水域、特定水上比赛环境等特点,组委会进一步完善比赛保障方案和应急预案,细化赛事各项流程,全面排摸各板块安全隐患,确保安全办赛。

记者:易雯

编辑:尉澜

标签: 中国节日 楚国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