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婆卖瓜中的王婆(王婆卖瓜的寓言故事)

口口导航网 文章阅读 379 0

文 / 路长全


王婆和张婆都是种瓜高手,王婆脑子灵活,把瓜卖到了大城市,卖到了国外,还注册了商标,叫“王婆瓜”。而张婆很淳朴,只知道低头种瓜,和王婆家的瓜其实完全一样,却只能买几毛钱一斤,还经常卖不掉,烂在路边。


张婆的儿子不干了,很生气的抗诉张婆:“妈,咱种出的瓜是一样的,为啥王婆家赚很多钱,而咱们还活在解放前?王婆都抱孙子了,您儿子还在打光棍呢!”张婆一想,是啊,这瓜明明是一样的,一样的土、一样的水、一样的种子、一样的肥料,卖的咋就不一样呢?


朋友们,我们也替张婆想想?为什么会不一样?答案是营销!营销让同样的产品卖出不同。在这呢,我给大家讲一句箴言,在营销领域,认知比事实更重要!


王婆卖瓜中的王婆(王婆卖瓜的寓言故事)-第1张图片


我们在王婆和张婆的案例里面,也能领略这个道理,同样的瓜,商业命运完全不同,这就是认知的作用。王婆卖瓜自卖自夸,从传统的负面故事转变成现代商业的成功典范,做营销,第一步就要懂得自夸,还要夸出情怀和使命,夸出独特的价值和卖点。


在现实中,是不是有很多王婆卖瓜的事情,茅台酒大家都知道,人民大会堂指定饮品,是国家级的高端白酒,但很少有人知道,在茅台镇,还有很多同源同宗,同样酿造工艺的普通白酒。这些白酒没有茅台命好,没有机会登大雅之堂,只能作为地方小酒种艰难生存,出厂价甚至低到七八块钱一瓶,这和几百元的茅台真的没法比,活生生的张婆命运。


好,我们接着聊王婆和张婆的故事。张婆儿子怒怼老母亲之后,张婆也开始反思,她终于明白了,问题出在营销上,她的瓜没有品牌,没有认知,甚至没有身份,当然没人喜欢买。


王婆卖瓜中的王婆(王婆卖瓜的寓言故事)-第2张图片


于是她也学王婆的样子,夸自己的瓜很甜,营养丰富,什么含人体必需的氨基酸啦,全面补充微量元素啦,还在电视做了广告,在大街上搞了免费试吃,效果还真不错,销量大增!


但一段时间后,母子俩一算账却发现,并没有赚到多少钱呀!因为除去推广费用,除去各项成本,销量带来的营收并没有剩余太多的利润。为什么?卖便宜了!单价低,意味着利润的天花板很低,销量再大,没法让利润变厚。于是母子俩一商量,涨价!


结果大家能猜到,没人买了。你昨天买8毛钱一斤,今天咋就一块钱了?你的瓜根本没变化嘛。这不是骗人吗?于是消费者又流失了。张婆不甘心,质问买瓜的顾客,王婆的瓜卖到2块钱一斤,你们不是也买吗?我的瓜也不差,才涨两毛钱你们就抗议了!


王婆卖瓜中的王婆(王婆卖瓜的寓言故事)-第3张图片


顾客说,那不一样呀,王婆的瓜是老字号了,不管自己吃还是送人,都觉得很有面子!朋友们我们想想,这个顾客说的是不是很有道理。我们现实中的消费思维,是不是也这样的。对于相同的产品,老字号的更容易让人接受,更能以较高的价格成交。


全聚德是北京烤鸭的老字号,东来顺是涮锅老字号,他们的单价就是比别人贵。实际上烤鸭吃起来口感都差不多的,涮锅可能锅底和调料方面的讲究更多,那也是相差无几,所以说,一个品牌树立越早,对盈利的贡献越大。那么面对很多同行业的老字号,新生企业就不活了吗?当然不是。


王婆卖瓜中的王婆(王婆卖瓜的寓言故事)-第4张图片


我们进入卖瓜故事的第三个阶段。张婆涨价计划破灭之后,她意识到纯粹卖瓜已经很难追赶王婆了。于是她叫来儿子。语重心长的说:“孩子,你大学也毕业了,咱的学问不能白学,现在我们的瓜卖不好,是因为王婆的瓜已经收获了人心,你看我们想个什么办法,换个法子卖瓜呢?”


王婆的儿子考虑了一下,说:“王婆家的瓜都是零售,我们零售价格抬不上去,不如就走量吧。”“怎么走量?”张婆问。


“卖给饭店、加工厂……”张婆的儿子吞吞吐吐地说,“我们这有多少饭店、加工厂需要瓜呢?”外地运输的话需要多少成本呢?张婆不满意这个答案,继续问儿子。张婆的儿子愁眉苦脸,想不出主意。


突然,他看到院子里的瓜,有些还带着一段瓜藤,几只鸟在上面啄来啄去,很有趣,突然灵机一动,说:“我们卖鲜瓜!鲜瓜农产,体验农业园!” “体验农业园?”张婆眼睛里流露出了一丝希望。



张婆的儿子继续说:“我们把瓜田改造一下,设计成带简单餐厅、休息室的小公园,顾客入园免费,但采摘的瓜要按照10元一斤来收费,采摘过程不能毁坏瓜苗,否则要罚款。同时注册商标,把这种可以自由采摘的生态瓜陈列在水果店,除了营收还能增加宣传。”


“10元一斤是不是太贵了?”张婆担心的问。并不贵,因为能在瓜田里随意选择,这个权利是稀缺的,另外,边玩边吃瓜,也是很多家庭难得的放松体验,快乐无价,很多国外的农场都这样经营。



张婆的儿子终于骄傲起来,大学没白上。“那我们改造瓜田要花多少钱呢?”张婆问,“投入成本比电视广告便宜!”张婆儿子很得意地说。


于是,在张婆的瓜田里,出现了一个可以游玩采摘的乐园,很多城市人来这里休闲度假,10元一斤的瓜卖的很快,到后来,甚至需要预约才能入园。


张婆瓜园成了当地的名片,引起了政府注意,不仅扶持他们做成地区品牌,还提供了很多官方推广机会,张婆的瓜也开始走向大城市高端市场,还引来饮料企业来寻求合作,成为成熟的产业生态圈。



因为发展太快,瓜田不够用,张婆还收购了王婆的瓜田,从此,张婆瓜成为当地的第一和唯一,成为名副其实的名牌。


在分析张婆战略之前,我们想想,是不是这样的案例在现实中很多?随着时代的发展,产品的商业化途径越来越多,中国古代有个哲学寓言,叫白马非马,这个寓言直到现在仍然很神秘,没有定论。但至少我们可以引用到营销实践里面,比如卖瓜非卖瓜,卖体验、卖新鲜、卖价值。


那么,张婆的成功关键在哪里?要我说呀,主要是选对了人,说对了话,做对了事。选对了人,是对消费人群的切割。起初,张婆的瓜不如王婆的卖得好,但这时候都没有做消费者切割,没有精准人群。所有人都是潜在买主,无奈王婆瓜已经占据人们认知很久了,所以,在这个条件下,新品牌很难打败原有的老字号。



张婆儿子提出做体验农业,就是针对城市人群,把瓜田作为一个城市稀缺的场景资源,对城市人群进行采摘服务,顾客不单单是来吃瓜的,而是来欣赏瓜田,体验农家乐的。另外,自己亲手摘的瓜,吃起来也更放心,更开心。


西瓜作为一种水果,本来就是应季的低频消费品,因此将瓜场景化、体验化,这是对瓜做了很大的价值提升,不是卖瓜而是卖价值。明白这一点,张婆的瓜园经营起来就很顺畅,可以多元开展很多相关的业务。


那么,张婆的瓜找到了好出路,你们的产品找到最佳的发展模式了吗?欢迎大家和我探讨,我在北京恭候大家,一起讨论,一起进步。


标签: 市场营销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