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羽为何不杀刘邦(鸿门宴项羽为何不杀刘邦?)

口口导航网 文章阅读 388 0

项羽为何不杀刘邦(鸿门宴项羽为何不杀刘邦?)

鸿门宴的故事相信大家都不陌生。公元前206年,楚怀王派项羽去救援被秦军围困的赵国,同时派刘邦领兵攻打函谷关。临行时,怀王与诸将约定,谁先入关,便封为关中王。


不到一年时间,日暮西山的大秦帝国酒在项羽、刘邦等起义军的连番打击下,落下了沉重的帷幕。随后,刘邦率领义军攻入函谷关,首先占据关中地区,而秦王子婴也向刘邦投降了。


刘邦入关后,不仅与秦民百思特网约法三章,还派人驻守函谷关,以防项羽进关。而此时的项羽刚刚在巨鹿之战中取得胜利,歼灭了秦军的主力。当项羽得知刘邦已经攻陷关中,一怒之下就攻陷了函谷关,并将兵锋推进至戏水之西。


此时,项羽的兵力约为40万人,而刘邦手下的军队只有10万人。因此,谋士张良向刘邦分析,敌众我寡,不宜和项羽硬拼,不如服软,再徐图之。


项羽为何不杀刘邦(鸿门宴项羽为何不杀刘邦?)-第1张图片


刘邦采纳了张良的计策,不仅把在咸阳所得的一切战利品,原封不动送至项羽营中,还应项羽之约,到鸿门赴宴。


按照司马迁在《史记》中的说法:项羽手下的头号谋臣范增认为刘邦已成气候,想当场将之斩杀。但项羽却因一时心软,放走了刘邦,最终不仅丢掉了唾手可得的江山,也丢掉了自家的卿卿性命。


两千多年来,无数人为西楚霸王的失败而扼腕叹息:如果项羽在鸿门宴上除掉了刘邦,天下不就是项羽的了吗?难道项羽真的是“一腔妇人之仁”,“竖子不足与谋”吗?


项羽为何不杀刘邦(鸿门宴项羽为何不杀刘邦?)-第2张图片


然而,鸿门宴的背景果真如此简单吗?如果项羽真的在鸿门宴上除掉了刘邦,他就能顺利地取得九鼎之位吗?


东京都立大学名誉教授、北京大学客座教授、日本知名汉学家佐竹靖彦在中国古代史领域有很深的造诣,他编著的《唐宋变革的地域性研究》《中国古代的田制与邑制》《梁山泊》等著作,受到国内外学者的高度评价。

项羽为何不杀刘邦(鸿门宴项羽为何不杀刘邦?)-第3张图片


在新作《刘邦》一书中,佐竹靖彦为我们讲述了讲述了秦末汉初那段波澜壮阔的精彩历史,并揭示了汉高祖刘邦从亭长到皇帝的传奇经历。


我们知道,有关刘邦个人的记载,以及鸿门宴的历史背景,流传至今的史料十分有限,因此呈现出扑朔迷离的历史样貌。但佐竹靖彦却独辟蹊径,他结合《史记》《汉书》等传世文献,以及睡虎地秦简、居延汉简、尹湾汉简等考古发现,透过这些史籍异文中露出的蛛丝马迹,并辅以合理有据的想象,从而探究出史书背后的真相,补全了历史的留白。


项羽为何不杀刘邦(鸿门宴项羽为何不杀刘邦?)-第4张图片


按照佐竹靖彦的观点,项羽在鸿门宴放走刘邦,原因有二。


首先,刘邦对项羽表示了彻底的臣服,而在鸿门亭举办的也不是一顿简单的宴席,而是刘邦的投降仪式。


大家不要小看投降这件事,实际上,在春秋战国时代,向对方表示投降,就意味着政治上的自杀。倘若把面厚心黑的刘邦换成旁人,其投降后的最大可能,就是在项羽的统治之下,作为一个无权无势的小民苟且偷生。


那佐竹靖彦是依据什么判断鸿门宴是刘邦的投降仪式呢?


一来,据《史记项羽本纪》记载,鸿门宴的座次安排如下:“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沛公北向坐。”


按照当时的礼仪,座次方位明确体现了上下尊卑的身份区别。所谓“天子南坐”,在与会者如君臣一般的上下级关系中,朝南而坐的是上座,朝北而坐的是末座。而在主客关系中,朝东而坐的是主人,朝西而坐的是客人。两相结合来看,朝东而坐的项羽处于超过旁人的至高无上的地位,作为百思特网项羽代理人的范增坐在次一等的支配位,而刘邦的位置则是最次一等的臣妾之位、夷狄之位。


项羽为何不杀刘邦(鸿门宴项羽为何不杀刘邦?)-第5张图片


二来,按照《史记》的记载,鸿门宴之后,张良代替刘邦向项羽献上白璧一双。


佐竹靖彦指出,自春秋以来,在降服仪式上,投降者都要口衔白璧,穿着丧服向对方谢罪。司马迁身为汉臣,自然不能如实记录这段刘邦的耻辱经历,但他还是故意留下一丝蛛丝马迹,让佐竹靖彦合理推测、大胆脑补出当时的真实场景。


此外,佐竹靖彦认为,项羽不杀刘邦的原因还有一点,那就是考虑到当时天下的政治局势。


很多人以为,在鸿门宴发生的时候,整个天下就剩下项羽和刘邦两个大势力。项羽只要干掉刘邦,就可以稳稳取得天下——如果你也是这么想的,那只能证明你根本不适合从事政治这一行!


在鸿门宴故事发生前后,整个天下的形势非常微妙复杂,并不是只有刘邦项羽两方,严格来说,当时天下的势力共有项羽、刘邦、其他诸侯和楚怀王四方。只有理解了这个大背景,你才能理解鸿门宴上各种风波诡谲之处。


项羽为何不杀刘邦(鸿门宴项羽为何不杀刘邦?)-第6张图片


一来,楚怀王并不是项羽手中的傀儡。以楚怀王为首,形成了一股被称为“王权派”的势力。王权派手握楚怀王这张牌,就意味着他们拥有大义的名分。


在巨鹿之战之前,楚怀王和王权派曾借机而起,几乎实现了军政一统的目标。根据《史记黥布列传》的记载:“怀王使宋义为上将,范曾为末将,项籍为次将,英布、蒲将军皆为将军,悉属宋义。”


佐竹靖彦指出,楚怀王这个人事布局很有深意。他以曾受项梁冷遇,又与齐国关系好的宋义为统帅,又将项羽封为“鲁公”,以此拉拢之。又配属以项氏集团的外系英布、蒲将军等人,还将曾经拥有独立势力的吕臣、陈婴全部以中央高职“挂起”,这一套人事连环拳打下来,令人眼花缭乱,可谓兼顾了军队战斗力和权力斗争的诸多因素。


如果没有“意外”发生的话,楚国的主力兵权很可能就此掌握在楚怀王的手中了。但意外还是发生了,那就是项羽在巨鹿之战中歼灭了秦军主力,立下不世之功,隐隐有尾大不掉之势。


这时,对于以楚怀王为首的王权派来说,以项羽为首的武勋派形成了一个强大的威胁,于是人们不禁要问:


此时的项羽还尊不尊楚怀王的号令?究竟是王指挥枪,还是枪反噬王?


项羽为何不杀刘邦(鸿门宴项羽为何不杀刘邦?)-第7张图片


但佐竹靖彦指出,作为推翻秦帝国的最大功臣,摆在项羽面前的也有两个问题:


如何处理在形式和地位上仍高于自己的楚怀王,以及“先入关中者为王”的“怀王之约”?如果要废楚怀王而代之,那如何平衡以刘邦为代表的天下诸侯,合理分配战争的胜利果实,以及建立一个怎样的社会秩序?


综合这些考虑,项羽在鸿门宴上进行的实际上是一场“政治秀”,也就是说,他要对刘邦这个仅次于自己的势力进行一次政治压迫,目的是让刘邦臣服居下。唯有刘邦确定臣服之后,项羽才可以放心大胆地开始他宰割天下的“新秩序”建设。


项羽为何不杀刘邦(鸿门宴项羽为何不杀刘邦?)-第8张图片


这样一来,在鸿门宴上,项羽不是不想杀刘邦,而是不能杀刘邦——杀人只要一刀,可该怎样善后?天下诸侯的百思特网目光可都集中在鸿门呢,刘邦一死,恐怕诸侯哗然,那天下将战乱再起、永无宁日。


试想,如果蒋介石能摔杯为号,将冯玉祥、张学良、李宗仁这帮军阀斩于会议室的话,中原大战还用打那么久吗?


项羽为何不杀刘邦(鸿门宴项羽为何不杀刘邦?)-第9张图片


想想就知道,那是根本不可能的,没了张学良,还会有李学良、王学良,没了刘邦,还会有赵邦、周邦。天下需要的是一个强大的、有向心力的领袖,而不是一个滥杀的暴君,正如曹孟德所言:假使天下无有孤,不知几人称王、几人称霸!


这才是佐竹靖彦在《项羽》一书中揭露的项羽不杀刘邦的真实原因——领袖的地位从来不靠杀人而来,只有合适分配利益、让大家各取所取的人,才能成为领袖。


除此之外,佐竹靖彦还从更宏观的视角,探讨了秦末任侠社会的基本概况、泗水系月牙形水乡山泽地带的地缘政治、刘邦集团的构成与发展等学术课题,并对众多历史细节做了精到的考证,打破既有认知,颇具启发性。


项羽为何不杀刘邦(鸿门宴项羽为何不杀刘邦?)-第10张图片


正因如此,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辛德勇高度肯定了这本《刘邦》的史学价值:


基于《史记》《汉书》的记载,超越《史记》《汉书》的局限,立足秦汉之际的整体格局,俯瞰中国古今的通贯眼光。告诉你一个真实的刘老三,再现出一个立体的汉高祖!

项羽为何不杀刘邦(鸿门宴项羽为何不杀刘邦?)-第11张图片


标签: 历史 汉朝 秦朝 中国历史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