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於期,秦始皇为何对他恨之入骨?

口口导航网 文章阅读 210 0

在两千多年前,地处中国西陲的秦国经过历代国君的经营进取,到了秦王政这一代终于迎来了统一时机的成熟。

“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李太白的这句诗写尽了秦国横扫天下的雄壮之气。仅仅用了十年的时间,秦王政就完成了历代秦王心心念念的一统天下的伟大事业。

而就在秦王政扫灭六国的过程中发生了一个小插曲,那就是荆轲刺秦王。

荆轲刺秦是战国末期的一个著名的故事,侠士荆轲与燕太子丹之间的恩义柔肠为历代传扬。

但如果我们仔细翻看那段历史,荆轲刺秦这一事件背后的故事或许更为吸引人。

樊於期,秦始皇为何对他恨之入骨?-第1张图片樊於期,秦始皇为何对他恨之入骨?-第2张图片

樊於期的身份之谜:败将桓齮?

在公元前228年,此时是秦王政发动统一战争的第三年,秦军攻破赵国,俘虏赵王迁,赵国灭亡。

赵国作为战国中期以来三晋之中最为强大的国家,其一直是秦国攻打山东六国的最大障碍。

如今赵国灭亡,秦国的势力扩张到太行山乃至华北平原地带,北边的燕国乃至东边的齐国都暴露在秦国的兵锋之下。

自感危机深重的燕国此时坐不住了,如果不采取措施,下一个被灭的就是燕国了。

樊於期,秦始皇为何对他恨之入骨?-第3张图片樊於期,秦始皇为何对他恨之入骨?-第2张图片

燕国是西周早期就受封的老牌诸侯国,其首任封君是周武王的弟弟召公奭。

虽然燕国立国时间早,而且是战国时期少有的正统诸侯国,但燕国在战国七雄之中仅仅是第三序列的弱国。

燕国打过最丢面子的仗就是在长平之战后发动六十万大军攻打赵国,此时的赵国损失了超过四十万精锐部队,国力大衰,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燕国还是被赵国击败,六十万大军溃不成军,可见其是一个战五渣。

这样一个国家指望他在生死关头与秦国举国一战似乎有点不现实,燕国自己也知道自己肯定打不过秦国,于是就寄希望于刺杀秦王,搅乱秦国局势,于是就有了我们熟知的“荆轲刺秦王”的故事。

这一计划的可行性在于燕国手中有秦王想要得到的东西,那就是燕国的督亢以及一个名为樊於期的在逃犯。秦王想要督亢很好理解,那这个樊於期是谁?

一个素来名不见经传的人为什么会让秦王政这么心心念念想要得到他的人头?关于这个樊於期的身份历史上有两种解释。

樊於期,秦始皇为何对他恨之入骨?-第5张图片樊於期,秦始皇为何对他恨之入骨?-第2张图片

一个是樊於期本名桓齮,是秦国的将军,曾经深受秦王政的信任。《史记·始皇本纪》曾记载:“十年,相国吕不韦坐嫪毐免。桓齮为将军。”

也就是说,桓齮是在秦王政罢免吕不韦之后出任秦国大将的。

在秦王政十三年,桓齮受命讨伐战国,在平阳大破十万赵军,斩杀赵国大将扈辄,秦王政还曾亲自赶到前线为犒赏三军。

再之后,桓齮继续带领秦国的军队讨伐赵国,夺取了赵国大片土地,立下了赫赫战功。这样一位有着突出才能的将领自然深受帝王荣宠,但随后,赵国调派代北军回师国内抵抗秦军。

代北军是赵国代北之地的一支精锐力量,其长期镇守赵国北境防御匈奴,其主将就是赫赫有名的战国四大战神排名第二的李牧。

李牧曾指挥代北军队围歼十万匈奴大军,威震北境,使得匈奴数十年不敢南下。在长平之战后,李牧和他的代北军也就成了赵国最为强大的军事力量。

如今赵国在秦国的进攻下无力抵挡,连连丢城失地,赵王不得不调派李牧和他的代北军南下抵抗秦军。

樊於期,秦始皇为何对他恨之入骨?-第7张图片樊於期,秦始皇为何对他恨之入骨?-第2张图片

此时,桓齮再度率领秦军十万进攻赵国,结果就遇到了李牧,也是桓齮生不逢时,偏偏遇上这个能与武安君白起相提并论的李牧。在肥下之战中,李牧指挥他的代北军大破秦军,秦军全军覆没。

而遭遇如此巨大失败的桓齮此时虽然逃出性命但他却不知如何面对秦王政,他居然就此逃亡在外。

而知悉桓齮畏罪逃亡后的秦王政勃然大怒,下令将桓齮抄家灭族,并悬赏千金追捕桓齮。

而据说桓齮此后就改名换姓为樊於期,并流亡燕国。

后来太子丹找来荆轲想要刺秦,荆轲就提出用樊於期的人头做诱饵去亲近秦王政。樊於期此时流亡在燕国,其与秦王有灭族之仇,因此慨然赴死。

但这里有一个问题,樊於期获罪首先是他自己打了败仗,而且这场战争的失败是因为他自己的问题。

桓齮本来是想偷袭赵军的大营,吸引赵军主力救援再伏击援军。

但李牧并没有按桓齮的想法出招,反而直接偷袭秦军大营,秦军主力全都去给赵国布口袋阵了,因此大营只有辎重。闻知大营被袭的桓齮连忙回援,结果被赵军伏击。

樊於期,秦始皇为何对他恨之入骨?-第9张图片樊於期,秦始皇为何对他恨之入骨?-第2张图片

肥下之战的失败是桓齮自己技不如人,怨不得别人,他如果自己有担当就应该回去领罪,秦法虽然严苛,但以秦王对他的信任是不至于判他死罪的。

桓齮不但没有这么做反而选择逃避责任,因此激怒秦王,如果说这个樊於期与桓齮真是一个人的话那这个樊於期是绝对称不上英雄豪杰的,史家把他包装成英勇就义的壮士就完全是出于意识形态立场了。

樊於期的身份之谜:秦国的反对派?

而关于樊於期还有另外一个说法,那就是他本名就是樊於期,也是秦国的一个将军,只不过和桓齮没有关系。

在秦王政七年,也就是秦国统一之战打响的九年前,秦王政派自己的弟弟公子成嬌和樊於期一起领兵出征,作为策应力量支援秦将蒙骜攻打赵国的战役。

而在公子成嬌领兵打到赵国境内的屯留的时候,公子成嬌突然发动叛乱,据守屯留。

樊於期,秦始皇为何对他恨之入骨?-第11张图片樊於期,秦始皇为何对他恨之入骨?-第2张图片

公子成嬌是秦王政的同父异母的弟弟,秦王政本来很喜欢自己的这个兄弟,但公子成嬌居然领兵叛乱。

不仅如此,成嬌居然还宣称秦王政并不是秦庄襄王的亲生儿子,而是奸相吕不韦和赵姬的私生子,因此秦国的正统继承人应该是他自己而不是秦王政。

公子成嬌的叛乱严重刺痛了秦王政,使其怒不可遏。当时吕不韦还掌握政权,他命令大将王翦率军平息成嬌之乱。

在王翦的雷霆打击下,屯留很快破城,公子成嬌逃亡赵国,还被赵国封爵。

而这可苦了追随成嬌的那些将士以及屯留百姓,秦王政下令将屯留叛军全部斩杀,将屯留百姓全部迁徙到临洮。

公子成嬌本是秦王政的亲兄弟,和秦王政非常要好,可他为什么突然就背叛了秦王政,还宣扬秦王政不是嬴姓血脉这样的诛心之语呢?

樊於期,秦始皇为何对他恨之入骨?-第13张图片樊於期,秦始皇为何对他恨之入骨?-第2张图片

秦王政的父亲是秦庄襄王,秦庄襄王是秦昭襄王之孙,秦孝文王之子。

但是,庄襄王赵楚(秦国王室与赵国同宗,为嬴姓赵氏,先秦时期男子称氏女子称姓,因此应该秦国的国君应该叫赵某某)只是孝文王的一个不出名的小儿子,他的母亲是韩国公主夏姬,夏姬并不受孝文王宠爱。

也正是因为如此,在昭襄王晚期,当时还叫赵异人的赵楚被送到与秦国关系非常差的赵国做人质,就在赵异人做人质期间,秦国发动了长平之战乃至邯郸之战,可见秦国根本不在意这么一个王孙的死活。

但赵异人不但没被愤怒的赵国人所杀还因为结识了吕不韦而改变了命运,吕不韦不但帮赵异人牵线使其攀附上了孝文王的宠妃,改名为赵楚的赵异人此后被确立为当时还是安国君的孝文王的继承人。而且,吕不韦还送给赵楚一个美女,就是赵姬。

樊於期,秦始皇为何对他恨之入骨?-第15张图片樊於期,秦始皇为何对他恨之入骨?-第2张图片

此后,昭襄王薨,其子安国君赵柱即位,但赵柱仅在位三天就一命呜呼,于是赵楚即位。而赵楚在位仅三年也离世了,秦国在三年之内一连送走了三位国君。

此后秦王政即位,而就在秦王政即位后,秦国的朝野渐渐流传开一则秘辛,那就是秦王政不是秦庄襄王的亲儿子,而是吕不韦与赵姬的野种。

秦国朝野流传这样一则绯闻不是空穴来风,毕竟吕不韦与太后私通的丑事早已不是什么新闻,而吕不韦更是自称秦王的尚父,独揽秦国的军政大权。

这种种迹象都表明,吕不韦似乎不仅仅只是先王的恩人这么简单。

而在信奉这一传言的人中,就有一个名为樊於期的将领。正是在樊於期的煽动与撺掇下,公子成嬌率军在屯留发动叛乱。

而后叛乱失败,成嬌流亡赵国,而樊於期也流亡在外。

如果说秦始皇会对一个人恨之入骨,有什么会比质疑他的身份,挑战他的尊严更让他愤怒呢?

这也是为什么秦王政会下令斩杀成嬌军所有军吏,把一个城池的百姓全部流放,海捕樊於期的原因。

樊於期,秦始皇为何对他恨之入骨?-第17张图片樊於期,秦始皇为何对他恨之入骨?-第2张图片

关于的身世是秦王政绝对的底线,绝不允许有人对此说三道四,秦王政此举就是为了震慑那些抱有此想法的人,而这些人又是哪些人?

除了一些无关紧要热衷吃瓜的人,主要就是秦国统治阶级内部的反对派,那些不满吕不韦专权,想要通过攻击秦王政的血统而抹除秦王政王位和合法性而推翻吕不韦乃至秦王政的那些秦国贵族。

关于秦始皇的身世之谜历来有很多人热衷解读,对于后世的人们来说这不过是一个茶余饭后的谈资,但对于当时的秦国来说这是残酷的政治斗争。

秦孝文王有很多个儿子,赵楚只是最卑贱的一个,而他却最终继承了秦国的王位。对于其他王子来说,这严重损害了他们的利益。

利益受损的不仅仅是这些王子,还有他们背后的各个势力。

往往一个王子的即位会带动一派势力在秦国朝堂崛起,而秦国朝堂曾一度为楚系所霸占,直到昭襄王统治中后期这一局面才有所改观。

樊於期,秦始皇为何对他恨之入骨?-第19张图片樊於期,秦始皇为何对他恨之入骨?-第2张图片

现在,华阳夫人为代表的楚系势力借助一个卑贱的王子再度勃发,这必然会引起其他派别的不满。

而在庄襄王之后,秦国的政权由一个外国的商贾以及一个来历不明的幼主把持,秦国的其他政治势力开始蠢蠢欲动,公子成嬌的叛乱可以说就是他们试图改变这一局面的一次尝试。

只是秦王政及吕不韦的实力太过强大,完全压制住了这些反对派。再往后,秦王政的政治才华逐渐显现,牢牢控制住了秦国政权,确保了秦国在一个稳固的局面下持续发展。

而在秦帝国时期,秦始皇始终不愿意立皇后,除了我们常说的仇女等因素之外,很难说是不是还掺杂着平衡秦朝内部各势力的想法。

标签: 秦国历代国君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