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芪的功效与作用是什么?哪些人不宜吃?

口口导航网 文章阅读 210 0

导读: 《本草经疏》:“功能实表,有表邪者勿用;能助气,气实者勿用;能内塞,补不足,胸膈气闭问,肠胃有积滞者勿用……”北芪有什么功效和作用呢……

北芪,即黄芪,常用中药之一,为豆科植物蒙古黄芪或膜荚黄芪的根。主产于中国的内蒙古、山西、黑龙江等地。春秋两季采挖,出去须根几根头,晒干,切片,生用或蜜炙用。

补脾益气

用于脾胃虚弱,食少便溏,倦怠乏力之症,以及脾虚泄泻,久泻脱肛等。北芪的补气力强,善补肺气,可以治疗肺虚气短,声低懒言、神疲乏力,容易感冒之症。常配党参、白术、淮山、炙甘草同用。用蜜制后的北芪补益力更强。

固表止汗

用于表虚自汗。北芪补气之中而有外达之性,故能补气固表以止汗。北芪的固表止汗作用较好。临床上通过不同配伍,能治疗各种汗出症;同助阳药配伍,治阳虚自汗;同补气药配伍,治疗气虚自汗;同滋补药配伍,治阴虚盗汗。若气血不足,外受风寒,又往往不能作汗,在解表药中配伍黄芪,能鼓舞阳气,补益汗源,使其发汗,所谓“黄芪有汗能止,无汗能发”就是这个道理。这时宜生用。

北芪的功效与作用是什么?哪些人不宜吃?-第1张图片北芪的功效与作用是什么?哪些人不宜吃?-第2张图片

益气升阳

用于气虚下陷之症。中医认为脏器的下垂是由于中气下陷之故,北芪善于益气升阳,可治疗脱肛、子宫脱垂、胃下垂、肾下垂以及气虚血脱的崩漏等症。中医用补中益气汤治疗脏器下垂各症,补中益气汤中的北芪就是取其补气之中而有上升之性,能升脾胃之清阳。这时宜蜜制后用。

利水消肿

用于气虚水肿,常配白术、防己、炙甘草或桂枝、茯苓同用,如防己黄芪汤、防己茯苓汤均有本品。多用于治疗慢性肾炎蛋白尿、糖尿病晚期等。

北芪的功效与作用是什么?哪些人不宜吃?-第3张图片北芪的功效与作用是什么?哪些人不宜吃?-第2张图片

托疮排脓

用于气虚痈疽久不溃破,或溃后久不愈合,常与党参、肉桂同用。取本品补气健脾,能促进脓疱的早溃和肌肉的新生,有排脓生肌作用。

北芪为重要的补气药,全身之气皆能补益。能补脾健胃、补肺益气、补气固气、补气消肿、补气生血、补气通络、补气升提、补气托毒、排脓生肌。古人把北芪推崇为“补气诸药之最”。

哪些人不能吃?

1、感冒初期者:感冒初期,中医认为属于邪实,而体质尚不虚的状态。如果此时服用黄芪,有可能会助长邪气,不利于外邪的发散,导致病情迁延;

2、阴虚阳亢者:阴虚阳亢者由于阴血不足,不能制约阳气,阳气处于亢盛的状态,而黄芪可以补阳,会导致阳气更加亢盛,不宜服用;

3、内有积滞者:黄芪属于补益类药物,内有积滞者本身气机受阻,再服用黄芪会加重积滞,气机更加不通畅,导致症状加重;

4、热邪偏重者:黄芪性温,热邪偏重者服用会加重热邪,进一步加重阴液的损失,导致人体阴阳更不平衡;

5、其他人群:除此以外,孕妇、月经期女性、炎症期病人、疮疡初期等人群,也不建议服用黄芪。

标签: 养生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