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亚包含哪些国家(中国属于东南亚国家吗)

口口导航网 文章阅读 193 0

最近越南的出口数据比较亮眼,引用一段数据:

“根据越南海关总署公布的数据显示,2022年第一季度,越南货物出口额为891亿美元(约5842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3.4%;其中3月份出口额为347.1亿美元(2275.7亿元人民币),环比增长更是高达48.2%,同比增长也达到14.8%。

而与越南高速增长的外贸出口相比,一直以来作为我国外贸出口最大城市的深圳,2022年第1季度的出口数据表现并不太理想。

根据深圳海关统计的数据显示,2022年第一季度,深圳出口4076.6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2.6%,其中,3月份出口额只有1200亿元左右,同比下降14%。

相当于2022年第一季度,越南的出口额就比深圳多出了1,800亿左右,这个差距是非常明显的。”

东南亚包含哪些国家(中国属于东南亚国家吗)-第1张图片

这种数据的展示方式在网上也引起了一定的热议,热议的目标就是供应链转移以及中国制造被替代的问题,正巧昨天晚上几个老友小聚也聊到了这个问题,今天我们就先把这个问题掰扯掰扯,信息数据论系列,我们往后放一放。

东南亚包含哪些国家(中国属于东南亚国家吗)-第2张图片

先不说数据本身如何,单单这种对比方式就有点类似于玩三国游戏,我挥下攒的武将最次最次也得超过你的头号大将的意思,这样比就很没意思了,但是网上却带起了一波讨论,就是全球供应链的转移问题,中国是否能够保住世界工厂的问题,,宏观的东西我们没有研究,也不愿意去重复这些数字,就从微观层面来讲:

东南亚包含哪些国家(中国属于东南亚国家吗)-第3张图片

第一,出口的数据产品构成是完全不一样的,这个不用多讲,公开资料或者大家凭感觉就知道,一个是纺织鞋帽等相对传统的产品,一个是电子类、机电类产品。

东南亚包含哪些国家(中国属于东南亚国家吗)-第4张图片

第二,更隐蔽一些,从物流行业的感受最能推断一些信息。期间老徐跟几个物流行业的朋友也有聊到这些,东南亚航线,最近确实比较火,很多物流公司甚至船公司的经营重点也都在往东南亚倾斜。

看起来,东南亚的“崛起”确实即将到来。但如果据此就觉得中国的供应链地位会被替代,老徐觉得还是太过武断了一些,看事情要看到事情的本质,而不能光看表象,从几个方面谈谈老徐对这个事情的认识。

其一,从文化性质上来讲

所谓“强势文化造就强者,弱势文化造就弱者”,个人以为中国的文化传承与底色就是强势文化,或者是“被逼出来”的强势文化。

姑且不论历史上的种种是非,在商言商,单就老徐自己的经营以及身边遇到的大多数的中小企业来讲(大企业和国央企暂且不论,因为他们是经过包装后的体现),没有哪家企业将自己的生死存亡寄托在政府来救市或者有某一个大客户能够对你企业的生老病死做全方位的管顾,所有人坚信的还是要靠自己的本事,在市场中打拼,去不断的调整,不断的奋斗,进而达到自己所认为的成功。这其实就是最根本意义上强势文化的体现。说事咱不抬杠,不要告诉我说大企业怎样怎样玩歪门邪道的怎样怎样,诚然身边不乏这种例子,但是从文化层面的角度来讲尊重市场、尊重客观事实,及时调整,努力拼搏,实事求是,就是妥妥的强势文化的体现。

所以在这种文化底蕴之下,中国世界工厂地位的主要构成部分——广大的中小微企业,纵然是在经营环境不那么顺遂,融资环境相当恶劣,竞争环境更是卷到无以复加的情况下,各企业的经营者不是等靠要,而是通过自己的资源组织能力,自己的智慧去创造去适应市场,去奋力向前,这点我们可以对东南亚的经营主体做个观想,甚至对中国之外的所有经营主体做个观想;再从个体来讲,为何中国居民的储蓄率高是出了名的?这源自于传承源自于基因,就如国际歌所说,这世上本没有什么救世主,纵然有了类似救世主的出现,也不可能顾及到每一个个体,这就是我们储蓄率高的原因,备灾防难,这也是中国人为什么这么勤奋,这么愿意扩大再生产的原因。

从个人意愿到企业实体这两个层面,文化性质的底色注定了产业转移,会发生,但绝不可能对中国形成替代。

其二,从生意的现实来讲。

市场以及市场经济是最赤裸裸的丛林法则的体现,一个产品没有竞争力,一个主体的经营没有竞争力,最终只能导致失败和被淘汰。而竞争力的来源,则源自所生产的产品或服务以及所处的市场门槛高低,经营者对该行业,该产品的理解认知程度,以及愿景构成,中间还会夹杂规模实力,市场地位,营销手段等等微观因素。从这个角度来讲,门槛不高上手容易的产品或者行业肯定会形成一定的替代,这也就是所谓的产业升级的过程,例如我们传统的劳动密集型产业。但纵然是在劳动密集型产业里,具有一定技术含量的核心环节或者核心配件,或者已经需要规模效应方能在市场中站稳脚跟的相关产品或者环节,都是不可替代的,在这些部分由于国内大市场以及完善供应链的存在,甚至连去东南亚投资设厂都不太可能。所以从这个层面来讲,供应链是会被转移,但是不会被替代。

再讲一个比较残酷的层面,市场既然是很明显的丛林法则,那么各位看官是否有想过中国的世界工厂的地位是怎么来的?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成就中国世界工厂这一“将”之名的,完全是数以万计的小微企业的累累白骨。中国的速度,中国的创新,中国的供应链,某种程度上是通过中小微企业,特别是小微企业的生死来实现轮回递进的。一个产品、一个机会,抓住则生,不然就死,数以万计的企业中总有能够抓住机会成就产品的小微企业。举个很简单直观的例子,我这个产品现在市场报价10块,但是我想压到8块,还不想降低品质,怎么来?压缩工厂利润,赚三块的你,不想只赚一块,你就不做,但是但凡有一块甚至一角的利润,总有人会去做,哪怕做到尽头就是死亡。这也是为什么在外贸圈流传一句话,只要有中国人出现的生意,最终都会变成烂生意,特别是上面提及的门槛低的产品跟行业。正是通过这些企业的生死轮换来实现市场的滚滚向前,最终成就了中国的世界工厂地位。

最后从市场容量和供应链本身来讲,统一完整和具有巨大潜力的市场对完善的供应链的形成与呵护,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这也是为何当下唯有中国建立起了最齐全的工业门类的原因所在。东南亚任何一个国家的市场体量和经济纵深都是无法与中国同日而语的,即使产业转移发展到一定阶段,也是区域市场的国别间的分工与合作,咱作为统一政府下的市场,目前还在提打破区域间壁垒建立统一大市场,更遑论东南亚的国与国之间了。最终更多的是有取有舍,形成区域性的竞争合作关系,通过各国不同资源禀赋的挖掘与协调,形成更广泛意义上的供应链,RCEP某种层面就是奔着这个去的。

因此回到最开始的两组数据对比,数字可以告诉我们疫情的影响有所体现,但是并不能基于这个数字就断定经济增长如何,或者产业马上转移,中国会被替代之类,进而形成悲观论断。

另外回到咱们的外贸上来讲,传统的劳动密集型行业,或者不适应在中国发展的行业,在未来的时间往东南亚转移。因此材料与半成品的出口将会部分替代原有的产品销售出口,也就是往东南亚的材料、半成品增加,往传统外贸市场的这部分成品出口会减少,毕竟在欧美意识形态的防控下,单单进口关税就会形成十几个点的净利润差,这一块确实会对我们的传统制造业形成不小的影响。但是我们能做的绝对不是阻止这个趋势的发生,而是如何去顺应这个趋势,提升我们在整个供应链以及制造业中的核心技术以及核心能力,充分运用好世界生产制造的“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来巩固提升我们核心地位,做好我们的产业升级提升。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