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剧有什么特点(川剧的起源和特色)

口口导航网 240 0

音乐

川|剧由昆曲、高腔、胡琴、弹戏、灯调等五种声腔组成。其中,除灯调源于本土外,其余均由外地传入。这五种声腔和为五种声腔伴奏的锣鼓、唢呐曲牌以及琴、笛曲谱等构成其丰富的音乐形式。 川剧高腔是曲牌体音乐,其曲牌数量众多,形式复杂。川剧高腔保留了南曲和北曲的优秀传统,兼有高亢激越和婉转抒情的唱腔曲调。高腔最主要的特点是没有乐器伴奏的干唱,即所谓“一唱众和”的徒歌形式,它融帮、打、唱为一体,锣鼓的曲牌都是以这种方式组成的。有的曲牌帮腔多于唱腔,有的基本全部是帮腔,有的曲牌则只在首尾两句有帮腔,其具体形式是由戏本身来决定的。 川昆源于苏昆,川剧艺人利用了昆曲长于歌唱和利于舞蹈的特点,往往只选取昆曲中某些曲牌或唱句,插入其它声腔中演唱,形成了川昆独具姿态的艺术风格。 川剧刚昆腔的曲牌结构与它的母体“苏昆”基本相同。应用时有“单支”和“成堂”两种形式。目前,以昆腔单一的声腔形式演出的剧目已经不多了,更多的是融于高腔、胡琴、弹戏等诸声腔之中,或者是与其它声腔共和。 胡琴是二黄与西皮腔的统称。因其主要伴奏乐器是“小胡琴”,故统称胡琴。《燕兰小谱》卷五记载“蜀伶新出琴腔……其器不用笙笛,以胡琴为主,月琴应之,工尺咿唔如话”,可以说是四川胡琴腔的注脚。胡琴腔约在乾隆年间就已经形成了。 川剧有什么特点(川剧的起源和特色)-第1张图片川剧有什么特点(川剧的起源和特色)-第2张图片 川剧弹戏是用盖板胡琴为主要伴奏乐器演唱的一种戏曲声腔。它源自陕西的秦腔,属梆子系统,因此又有“川梆子”之称。弹戏虽源于秦腔,但它与四川地方语言结合,并受四川锣鼓和民间音乐的影响,经过长期的演变,无论曲调、唱法还是唱腔结构都与秦腔有所不同,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具有浓郁的四川地方色彩。尽管二者的关系不是相当接近,但从曲调结构、调式特点以及整个唱腔的韵味等方面分析,均可找到它们之间的渊源。 灯调在川剧中颇有特色,它源于四川民间的迎神赛社时的歌舞表演,也可以说是古代巴蜀传统灯会的产物。所演为生活小戏,所唱为民歌小调、村坊小曲,体现了当地浓郁的生活气息。 灯调声腔的特点是:乐曲短小明快,节奏鲜明,轻松活泼,具有浓厚的四川地方风味。 川剧锣鼓是川剧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使用乐器共有二十多种, 常用的可简为小鼓、堂鼓、大锣、大钹、小锣(兼铰子),统为“五方”,加上弦乐、唢呐为六方,由小鼓指挥。这是去农村演出的轻便乐队。锣鼓曲牌有三百支左右。

行当

川剧分小生、旦角、生角、花脸、丑角五个行当,各行当均有自成体系的功法程序,尤以文生、小丑、旦角的表演最具特色,在戏剧表现手法、表演技法方面多有卓越创造,能充分体现中国戏曲虚实相生、遗形写意的美学特色。“装龙像龙,装虎像虎”这句形容和要求川剧表演的话,在川剧演员中代代相传。川剧表演具有深厚的现实主义传统,同时又运用大量的艺术夸张手法,表演真实、细腻,优美动人。

川剧绝活 变脸

变脸是川剧表演的特技之一,用于揭示剧中人物的内心及思想感情的变化,即把不可见、不可触的抽象情绪和心理状态变成可见、可感的具体形象——脸谱。最初的脸谱是纸壳面具,后经改良,发展为草纸绘制的脸谱,表演时以烟火或折扇掩护,层层揭去脸谱。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随着变脸绝技的飞速发展,制作脸谱的材料也发展成为现在使用的绸缎面料,极大地方便了演员的表演。 川剧有什么特点(川剧的起源和特色)-第3张图片川剧有什么特点(川剧的起源和特色)-第4张图片 变脸的主要手法有三种:抹脸、吹脸、运气。 抹脸:将化妆油彩涂在脸的某一特定部位上,表演时用手往验上一抹,即同变成另外一种脸色。如果需要变整张脸,就把油彩涂在额上或眉毛上,如果只变下半,则将油彩涂在脸上或鼻子上《白蛇传》中许仙用的就是“抹脸”。 吹脸:用粉末状的化妆品,如金粉、银粉、墨粉等,装进特定的容器里,表演时,演员只需将脸贴近容器一吹,粉末就会扑在脸上,吹时必须闭眼、闭口、闭气。《活捉子都》中的吹脸,化妆粉末是放在酒杯内的,更多的时候是在舞台的地面上摆一个已经装好粉末的小盒子,演员只需做一个伏地的舞蹈动作,就可以趁机将脸贴近盒子。 运气:顾名想义,运用气功变脸。传说已故川剧名角彭酒线,在扮演《空城计》的诸葛亮时,当琴童报告司马懿大兵退去以后,他能够运用气功而使脸由红变白,再由白转青,意在表现诸葛亮如释重负后的后怕。

藏刀

这是川剧艺人在《打红台·杀船》一戏中创造的技巧,亦以彭海清表演的“藏刀”最负盛名。水贼萧方欲占有庚娘,假称自己可用船送金大用夫妇回江南老家。当庚娘、金大用上船时,萧方按捺不住,抽出钢刀欲杀害金大用,念及渡口人多,怕被人发现,遂又迅速将刀收回藏匿。庚娘对萧方的过分热情早有疑心,时刻提防着他的举动,当然看到了他抽刀又藏刀的过程,便告知金大用。谁知书生气十足的金大用竟然询问萧方是否有刀,萧方矢口否认,并让金看自己身上确实无刀。由于他掩饰得一点儿不露痕迹,金大用相信了他,庚娘也怀疑是自己眼花。一把二尺长明晃晃的钢刀,就这样凭空消失在眼前,这种类似杂技的表演,用在萧方这个阴险毒辣的流氓惯匪身上是十分贴切的。

耍火

川剧有什么特点(川剧的起源和特色)-第5张图片川剧有什么特点(川剧的起源和特色)-第6张图片 川剧中对火的运用十分灵巧,除吐火、打粉火、钻火圈外,还有许多小技巧,艺人称之为“耍火”。传统戏《太保庙》、神话戏《语捉石怀玉》中都有耍火表演。

耍靴子、提人

川剧传统戏中有不少“活捉”戏,如《捉三郎》《活捉石怀玉》《活捉王魁》等。这些剧中大多有提人、耍靴子的表演。如《活捉三郎》一戏中的提人表演,阎情姣死后不甘寂寞,欲找旧爱张三郎到阴间做伴。她一番甜言蜜语后站在弓马桌上,用绳子套住三郎的脖子,慢慢将他提起来,整个人似乎被悬在半空中甩来甩去。

标签: 音乐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