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h无遮无挡全彩漫画(日本漫画全彩遮挡漫画)

口口导航网 301 0

【军事家军史专栏】“二战中燃烧的天空系列”


二战日本海军航空兵涂装的变迁(战斗机篇)

武器给人们的第一印象除了外形,就是风格各异的涂装了。比如提到二战美军战机,我们首先就会想到银光闪闪的P-51D“野马战斗机”;德军战机则涂刷着复杂的、千奇百怪的迷彩;苏军飞机十分简约,绿色和蓝色是它们的主色调……总之,涂装已经成为武器们的一张名片。涂装演变背后则是对战史和战术的反映。对武器色彩涂装的考证,同样是还原历史的一部分。比起枯燥的技术数据,武器的颜色或许是更加令人感到有趣的内容。“航空战彩”系列的第一篇文章,我们将介绍二战日本海军航空兵战斗机涂装的变迁。通过对资料文献的考证,我们将纠正一些长期以来的谬误。比如许多艺术作品都认为太平洋战争初期的零式战斗机是白色或者灰白的,实际上并非如此。


(一).太平洋战争爆发前的日本海军航空兵涂装


在太平洋战争爆发前,日本海军航空兵的90式、95式双翼战斗机、96式舰载战斗机(简称舰战)等,在大部分时候都是银色涂装。银色涂装不等于无涂装,一些人认为飞机的银色实际上是没有上漆,直接保留了铝制材料的原色,实际上是错误的。96舰战的银色就是在铝制材料表面再喷涂银色油漆而成的。


日本h无遮无挡全彩漫画(日本漫画全彩遮挡漫画)-第1张图片

典型的96式战斗机涂装


当时日军的舰载机一般还采用把尾部涂成亮红色的所谓“保安涂装”。此举当然不是为了看上去比较酷炫,也不是空战中的敌我识别,而是在舰载机起降失败掉入海中后快速确定位置。因为飞机的机头最重,飞机坠海后一般都是头朝下尾巴露出水面,所以把机尾涂成显眼的红色对定位救援有一定帮助。


日本h无遮无挡全彩漫画(日本漫画全彩遮挡漫画)-第2张图片

部分96舰战银色泛褐是因为涂刷了特殊保护漆,这件模型作品很好地展现了这一点


为增强可视度,在红色机尾上涂刷的飞机编号一般采用对比强烈的白色。飞机的发动机整流罩采用黑色的防炫目涂装。因为飞行员的前向视野都会看到这个位置,如果涂成银色的话频繁的反光会干扰人的观察和瞄准,所以要刷上吸光性较高的黑色。二战中的大部分银色战机也都会在飞行员视野之前的位置涂刷深色。出于同样的目的,螺旋桨叶片的正面涂银色,但朝向飞行员的背面则涂黑色。许多银色涂装的96舰战还会把固定式起落架的整流罩涂成红色、蓝色等显眼的亮色,这主要是出于美观和丰富色彩的考虑。


日本h无遮无挡全彩漫画(日本漫画全彩遮挡漫画)-第3张图片

涂刷迷彩的96舰战


1937年底到1938年,许多96舰战转移到陆上机场,作战背景主要是在陆地山区。为适应环境,日军将一些96舰战的涂装进行了修改。机身和机翼上部涂刷由深绿色和土褐色构成的双色迷彩,机身下部则改为浅灰色。一些飞机为了省事,上部采用土褐色单色涂装,也有部分采用深绿色。上机身为接近地面景物的绿、褐、黄、棕色系,下机身为接近天空的蓝灰色系,类似做法从一战开始到今天都被许多国家的空军使用。


日本h无遮无挡全彩漫画(日本漫画全彩遮挡漫画)-第4张图片

部分96舰战机身上部涂刷深绿,机腹涂刷“饴色”或浅灰色


飞行的96舰战照片。注意在黑白照中,黑色的机头和红色的机尾展现的明度几乎一样


1938年日军获得空中优势后,96舰战的迷彩被取消,再次恢复到全银色涂装。因为海上环境恶劣、腐蚀性强,一些96舰战在表面喷涂了防腐蚀保护漆,这种保护漆本身是带有一定颜色的,导致飞机的银色泛出褐色。


(二)并非灰白色的零战


1940年,日本海军最新的“十二试舰战”定型装备部队,被命名为零式舰载战斗机(简称零战)。零战可以说是二战中日军最有名的战斗机,以至于盟军喜欢把一切空冷发动机的日军飞机都叫做“零”——甚至连三菱竞争对手中岛公司的代表作一式战斗机“隼”也不例外。零战伴随了日军从偷袭珍珠港到中途岛海战,从所罗门坟场到马里亚纳惨败,最后走向毁灭式特攻的全部历程。在整个战争期间,零战都是日本海军航空兵的绝对主力,其形象也被大量艺术作品和虚拟世界所展现。


后世用彩色技术还原的零战照片。把早期的零战还原为白色或者灰白色是错误的


在1943年初以前,零战的出厂涂装均为单色。后世作品都将其还原为白色或者灰白色,但这是错误的。早期零战的色彩,实际上是一种泛褐的灰绿色,日军资料中对其没有具体的色号记录,仅称之为“现用饴色”(饴糖的色彩与之有些类似,估计由此得名)。


基于新的考证资料,还原的偷袭珍珠港之战中赤城号舰战队队长坂谷茂座机,采用“饴色”


对于早期零战的色彩考证来说,面临的第一个难题就是实物的缺乏。因为到日本战败,大部分早期生产的零战早已在激烈的战争中被消耗掉,少部分残留的涂装也已按照后期标准进行了修改。第二难题则是原厂技术文件的缺乏,因为日本在战败前对许多武器资料进行了销毁。在新世纪到来以前,“灰白色零战”的形象已经在人们的脑海中根深蒂固也正是因为如此。“灰白零战”的根据一方面是战时留下的黑白照片,一方面是老兵回忆。黑白照片虽然可以通过明度的差别大概判断色彩,但毕竟无法和彩色照片相比。许多黑白照片的色彩还原必须在考证实物以后才能准确。举个例子,旗帜和识别标志的红色,在黑白照片中就显示为黑色,和黑/深灰色在照片中的表现是一样的。而至于老兵回忆,首先因为人对色彩的感知不同会有许多主观偏差,其次因为年代久远,对类似细节也不会记得太过仔细。


日本资料给出的“现用饴色”对应美国联邦色号是FS24201,图为联邦色号色卡截图,不过可能相对偏暗偏褐


偷袭珍珠港之前日军拍摄的赤城号上的零战,与身着地勤穿着的白色工作服对比,可见零战不是白色


20世纪80—90年代,更多的历史资料被发现。如日本方面找到了保存下来的《海军航空机用涂料色别标准》和颜色色板,基本确定了早期零战使用的不是灰白色,而是泛褐的灰绿色,即“现用饴色”。


历史照片,正在起飞的零战21型。机头的黑色和螺旋桨的银色哪怕在黑白照片中也很好辨认


在太平洋的许多岛屿上发现了早期零战的残骸,日本一些私人收藏家或者企业将其从当地人手中购回。部分研究者也来到澳大利亚、美国等地的博物馆对保存的零战残骸进行色彩上的考证,都确认了“现用饴色”的存在。偷袭珍珠港、珊瑚海和中途岛海战、所罗门地区海空战的前期,零战实际上都涂刷着“现用饴色”。


随着色彩考证的更新,博物馆中的零战也还原为“饴色”


“现用饴色”本为灰绿色,因为零战在生产时会先刷一道红棕色的防腐蚀底漆再上面漆,所以在底漆色彩的影响下会泛出一定的褐色色调。早期零战的发动机整流罩为防反光的黑色,螺旋桨为银色。


零战11,可见明显的深浅两种颜色


1940年日军曾将部分零战的极初期型号:即零战11型转移到陆地机场投入实战。一些照片中反映这些零战有两种不同的色彩:机身前部和机翼内侧较深,而机身中部日章标志(日军称其为日之丸)往后、机翼外端则是浅色。一些研究者推测这或许是早期因为制造工艺上的区别导致一架飞机出现了两种不同的色彩,也有人认为机身后部是无涂装的铝本色或者银色。但根据近年来的考证,认为这可能仅仅是太阳暴晒和雨水冲刷带来的褪色结果。因为机身前部在机场会盖上保护帆布,但机身后部却会无遮无挡地露出来,所以造成了这样的差异。


零战模型还原的“现用饴色”


零战的一些细节涂装特点几乎延续了整个战争。零战座舱主色采用偏灰的浅绿色,这种颜色也被二战中大部分日本军机所使用。零战的生产工作不仅仅由研制它的三菱工厂完工,中岛公司也生产了大量零战以弥补三菱的产能不足。两家工厂在使用的色彩上存在一定偏差。就座舱色而言,三菱厂的座舱色偏黄绿,而中岛厂则更浅。


零战座舱



零战座舱,可见不同工厂展现的不同色调


零战座舱在仪表板以上的部分涂成黑色,飞行员座位后上方——即天线基座所在的区域也涂成黑色。这两个部分的涂装原先一直被认为也是和座舱主体一样的浅绿色,但近几年的考证资料都将其修正为黑色。历史考证就是如此,随着新资料的发掘,许多旧有结论都将被改变。上述两个位置涂成黑色是为了防止反光干扰飞行员观察。零战座舱盖的边框内部也是黑色的。


模型还原的“青竹色”


零战的起落架舱和机体内部大部分区域涂刷的是一种被称为“青竹色”的蓝绿色调防锈涂料,这种颜色带有金属光泽。“青竹色”因为带有一定的光泽,在战争后期还用于“月光”等夜间战斗机的座舱色。


即将起飞的零战21,颜色可与四周身着白色工作服的地勤和甲板白色标线对比


零战机翼两边各有一个油箱加注口,座舱前方也有一个。油箱加注口均被涂成红色。零战因为过分强调轻量化,机体结构十分纤弱,在机翼上部后缘用红色标线圈出了禁止人员踩踏的区域。经过加强的部分可以供飞行员上下机时落脚,专门用“足踏”字样标出。


零战与美军F4F“野猫”战机格斗的还原图,可见颜色采用“饴色”


零战在左侧机体后部会涂刷一个黑色边框的表格,内部标注飞机的型号、生产序列号、制造日期缩写和所属部队。零战机翼两端各有一盏翼端灯,左侧为红色,右侧为蓝色;主翼靠外部分的翼面上各有一盏编队灯,同样是左红右蓝。


(三).战争中后期的涂装变化


1942年底,中岛厂制造的零战21型开始在主翼上部和机身两侧的日章国籍标志周围添加白色外环。高可视度的白色有利于空中目视识别敌我,而之前零战的日章标志只是一个红色圆圈而已。三菱厂的零战在国籍识别标志四周添加白环的时间比较晚,要到1943年初。从战地照片显示,1942年11月,转移到陆地机场作战的“隼鹰”号航母航空队下属的零战21就已经出现了白环。该航空队在结束10月的圣克鲁斯海战后接收了一批新的补充飞机,由此大概也可以确认白环涂刷的最早时间。


采用上绿下灰涂装后的零战22型,可见机翼前缘明显的识别条


同样是在1942年底,日军战斗机开始在主翼前缘内侧涂刷黄色敌我识别条。二战中为战机涂刷醒目的识别标志是各国的通行做法,比如德军很喜欢把战机的机头涂成黄色,一些苏军飞机则把机头或者发动机整流罩涂成红色,诺曼底登陆前后盟军战术飞机在机翼和机身侧面涂装面积巨大的黑白相间条纹,构成所谓“入侵涂装”。二战末期,日军的一些本土防空部队(比如陆军第244飞行战队)还将机尾涂成耀眼的红色……


不同工厂的敌我识别条也存在区别。三菱厂零战的识别条面积更宽,而且末端已经涂到了翼根;中岛厂零战的识别条面积相对窄一些,延伸部分也没有三菱那么长。


彩色还原照片。相当典型的所罗门“现地迷彩”。这架零战隶属于部署在拉包尔的第251航空队


1942年8月开始,美日双方开始围绕瓜达尔卡纳尔岛在所罗门海域爆发激烈的海空大战。日本海军航空兵先是投入了基地航空队(即岸基航空兵部队),在10月圣克鲁斯海战后又把母舰航空队(即舰载航空兵部队)转移到陆上机场增援。空战的背景不仅仅是蓝色的海洋与天空,还有大量的岛屿陆地。为了增强隐蔽效果,日军前线部队开始自行为零战涂刷迷彩,一时间所罗门前线出现了风格各异的“现地迷彩”涂装。


采用“现地迷彩”的零战


这类迷彩一般是在“现用饴色”的基础上,喷涂深绿或者浅绿色涂料构成图案,云块状、条纹状、网格状迷彩都有。一些飞机干脆把机体上部全喷上绿色,但因为喷涂匆忙不少地方还透着底,的确很有一种“战地风味”。


拉包尔的日军机场,可见地面的零战都涂刷了“现地迷彩”


前线对涂装的反馈很快让工厂改变了出厂涂装。1943年3月(也有资料记录为1943年6月),中岛和三菱出厂的零战取消了“现用饴色”,改为上绿下灰的双色涂装。机体上部涂刷的深绿色日军称为“D3浓绿黑色”,机腹则被称为“J3灰色”。不同工厂的色彩存在细微的区别。三菱厂的墨绿色带有更多的绿色和蓝色色调,而中岛厂则偏黄。中岛的J3灰色比三菱的同类颜色略微偏绿。


还原彩图,三菱厂一架标准涂装的零战52


颜色覆盖的范围两家工厂也存在区别。中岛厂的灰色在机身侧后部面积更大,从机腹部呈曲线延伸到水平尾翼基座。而三菱厂的灰色面积要小一些,灰与绿色交界部位呈直线,最终延伸到机尾。


地面停放的零战,通过机腹灰色与表面绿色的交界可以判断,第一、三架是中岛厂产品,第二架势三菱厂产品


在刚刚开始引入墨绿色的时候,部分零战存在机腹仍保持“现用饴色”,但机身上部已经涂刷墨绿色的情况。这可能是因为在接到改变涂装的命令时,部分飞机已经完成了涂装,临时更改所致。也有可能是出于消耗库存油漆的目的,因为灰色和“现用饴色”差距并不大。


还原零战52的彩绘,可见黄色识别条和机头的棕色螺旋桨


一架典型的中岛厂零战52,日章标志的外环已经变成墨绿色


上绿下灰的涂装模式几乎被推广到了日本海军航空兵的全部飞机身上。实际上,早在1942年初,机动部队的99舰爆(舰爆即日军对俯冲轰炸机的简称)就已经采用了类似涂装。1943年3月更改涂装命令下达时,三菱厂正在生产的战斗机机型为零战22型,中岛厂则仍在生产零战21型。可以认为,后期制造的零战22和中岛厂零战21(三菱厂当时已经停产零战21)都采用了上绿下灰的涂装。而后来投产的零战52型则全部是上绿下灰。战争中后期日本生产的海军航空兵战斗机,如“雷电”式、“紫电”式等等,亦沿用了这样的涂装规范。一些艺术作品表现在战争初期零战就是上绿下灰,是完全错误的。


零战52甲换用了长管机炮,从涂装来看是中岛厂制造


零战52侧视图,可见日章标志的白色外环被取消


采用上绿下灰涂装后,三菱和中岛制造的零战在机翼上部日章识别标志上也略有区别。中岛厂的白色外环更大,已经涂刷到了襟翼边缘,而三菱的尺寸更小一些。


1943年底—1944年,日军已经在太平洋战场处于劣势,飞机涂装开始更加强调隐蔽。1944年初,零战的银色螺旋桨改为棕色,差不多在同一时期,日章标志的白色外环被取消。为了简化工艺,战争后期生产的不少零战起落架舱直接使用机腹的灰色,不再专门涂装防腐蚀的“青竹色”。


(四)特殊涂装


战争期间,日军陆海军航空兵的教练机均涂为编号为C2的橙黄色。战争后期一些教练机采用了机体上部涂深绿色、机腹部涂橙黄色的方案,还有一些教练机干脆把整架飞机涂成深绿色。到战争最后期,日本本土已经遭到美军战斗机的威胁,教练机也必须降低可视度自保。


采用橙黄色涂装的零战教练型


战争后期机体上部采用深绿色,机腹采用橙黄色的教练机


采用全部深绿色涂装的“月光”夜间战斗机


同样全机涂成深绿色的还有夜间战斗机。如海军航空兵的“月光”重型夜间战斗机、零式夜间战斗机等等。


标签: 漫画 日本漫画 动漫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